路由器如何測試
測試臺 3.0版本
//外觀&拆機//
外觀、接口、天線、散熱、芯片等介紹。
規格判斷
//基礎性能-低負載場景數據表現//
目前維度:極限性能、信號表現、360度信號覆蓋表現,以及低負載穩定性。
//極限性能//
測試規則不變
新取數據規則:組網回程極限速度,不能組網則進行橋接。
//信號表現(改為:穿墻&跨層能力)//
各點位下載速度測試不變。
新測試規則:隔兩墻后ATKKPING三款手機數據表現,若出現嚴重延遲/丟包,改為隔一墻。(與穿墻&跨層共同算分)
修改原因:只有速度,沒有穩定性(丟包、延遲)的表現不叫信號表現。
綜合下載速度和丟包和延遲。
##新加## //低負載(游戲)穩定性//
新測試規則:近處ATKKPING三款手機數據表現+隔兩墻后ATKKPING三款手機數據表現。若隔兩墻出現嚴重延遲/丟包,改為隔一墻。(與穿墻&跨層能力共同算分)
修改原因:低負載穩定性相關兩個點。
##新加##//低負載穩定帶機量//
新測試規則:近處逐漸增加ATKKPING到的設備,直到出現問題的上限,記錄接入設備數。 (PS:提前掛上9個靜默負載)
修改原因:家中聚會、宿舍等場所,多人開黑必然考驗路由器低負載下的穩定帶機量。目前有大量設備在低負載帶機量大的情況下出現了隨機翻車現象,因此此測試項目參考意義極大。
//360度信號覆蓋表現//
新測試規則:室內轉盤+手機,單線程手機下載速度。
修改原因:室外墻體反射影響較多,室內走道旁邊墻體不規律并且距離終端的非直線位置有墻體進行阻擋,測試結果更加客觀準確。
//高負載場景數據表現//
目前維度:超清直播流暢帶機量、12小時持續高負載穩定性、表面最高溫度、抗干擾吞吐表現,以及抗干擾穩定性。
//超清直播流暢帶機量//
不變,帶機能力測定。
//12小時持續高負載穩定性+芯片散熱板最高溫度//
12小時持續高負載穩定性測試方法不變。
其他新測試規則:測試表面溫度改為測試芯片散熱板最高溫度,芯片散熱板如果沒法直接探入,則拆開后放入再裝上,如密閉結構裝不上則在不影響散熱的位置開線孔。
修改原因:表面溫度與穩定性無直接相關,與主板與表面距離有關,從以往數據中無法探查溫度與穩定性二者的關系,因此高負載穩定性始終無規律可循。
//抗干擾吞吐表現//
新測試規則:測試低頻5G 80M頻寬的抗干擾吞吐數據,并重新設計算分方法。
- 這一項建議直接按照80Mhz來測試@朱天杰
修改原因:按照以往算分方法,支持160M頻寬的設備明顯會導致總速率升高,而按比例計算則會導致分數下降至過低的水平,因此此項需要重新設計。
##新加##//抗干擾穩定性//
新測試規則:測試在強干擾下,三款手機的穩定性數據。
修改原因:強干擾下的穩定性也是與體驗直接相關的。
//無線mesh組網場景數據表現//
目前維度:無線回程穩定性、待機漫游切換表現、視頻通話漫游體驗。
思考:無線組網和單體信號表現有關,使用固定位置測試其實只是反映了在遠處該路由器的信號覆蓋表現,而非其組網表現。路由器作為專用的通訊設備,其實無需考慮兩臺之間的吞吐速率和穩定性,真正的無線組網表現應該只包括漫游。
組網能力? 能組,近處比較好。
##新加##//最遠穩定組網距離// 避免大小機
新測試規則:主路由和子路由分別接入一臺終端,使用ATKKPING進行穩定性測試,在空曠的場地反向遠離,直至出現丟包/高延遲,并記錄距離。
修改原因:直接測試組網穩定距離可以直接反映產品的性能表現。
##新加##//最遠穩定組網距離的極限性能//
//待機漫游切換表現//
新測試規則:只隔一墻進行測試或不隔墻進行測試。
修改原因:因為隔墻后對不同路由器信號影響是不同的,尤其隔兩墻后會導致問題更多,包括子路由出現的問題,相當于引入了不穩定變量。
//視頻通話漫游體驗//
新測試規則:只隔一墻進行測試或不隔墻進行測試。
修改原因:因為隔墻后對不同路由器信號影響是不同的,尤其隔兩墻后會導致問題更多,包括子路由出現的問題,相當于引入了不穩定變量。
//總結//
拆機
參數:2*2/4*4/8*8 80M/160M //2*2 80M=1200Mbps
對應:80M下2*2,1200Mbps(以下均為WiFi6)
80M下4*4,2400Mbps
80M下8*8,4800Mbps
160M下2*2,2400Mbps
160M下4*4,4800Mbps
160M下8*8,9600M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