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rywtn"><tr id="rywtn"><kbd id="rywtn"></kbd></tr></li>

    <em id="rywtn"><acronym id="rywtn"></acronym></em>
    <th id="rywtn"><track id="rywtn"></track></th>
    <tbody id="rywtn"></tbody>
    <th id="rywtn"></th>

      瘋狂的石頭,再見!石頭G10S Pro深度評測

      石頭G10S Pro

      1、資料收集及關鍵點

       

      石頭G10S系列首次亮相于今年年初的CES2022上,海外版命名為S7 MaxV系列。

      作為石頭的旗艦機型,今年的G10S終于補全了上代的硬件短板(缺主動避障),功能也看齊了全能型競品X1(自動集塵等)。

      G10S系列包括兩款產品:G10S與G10S Pro,定價分別為4799元 / 5799元

       

       

      據官方描述,兩款產品的差異主要集中在主機的主動避障模塊上: 規格更高的G10S Pro采用了結構光+RGB攝像頭+LED補光燈 

      相比競品科沃斯X1還多了個補光燈,夜間環境下,避障也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G10S采用的是結構光+黑白攝像頭+紅外補光燈(未確認,猜測)

       

       

      不同的硬件差異,導致G10S缺失了視頻通話、移動監控、家具識別、地面材質識別、障礙物實拍等功能。

      不過,單從避障效果上分析,黑白相機的避障方案并不弱,

      從整體上看,其實跟RGB攝像頭是互有勝負的。

       

       

      除了主動避障功能的差異外,兩款產品的主機上也有些許差異

       

      1、配色

      G10S白金色(追覓W10 Pro同款配色)

      G10S Pro黑白色

      2、指示燈

      G10S按鍵指示燈

      G10S Pro彩色指示燈

       

       

      雖然兩款產品價差千元,但從硬件構成上看(猜測),反映在實際使用上的差距應該是不大的,如沒有特殊需求,G10S性價比更高。

       

      代工廠方面,兩款新品分別由三家代工廠代工, 石頭全資控股工廠 東莞市伽利略機器人有限公司 并未參與新品生產

      比較有意思的是,從今年開始,“德賽”也成為了石頭的新代工廠之一,能看出老牌電池廠商(欣智旺-欣旺達,德賽)等都拓展出了傳統電池以外的EMS代工業務。

       

       

       

       

       

       

      我們此次入手的是G10S Pro

       

       

       

      參數

       

       

      從價格和硬件參數上看,G10S系列相比G10補全了主動避障,增加了自動集塵, 毫無疑問,此次石頭發布的旗艦G10S Pro對標的就是科沃斯X1 Omni

       

       

      但跟半年前發布的競品科沃斯X1 Omni相比,期貨版本的 Pro 在硬件上優勢并不大:

       

      1 吸力更大,但只大100Pa;

      2 主動避障多了補光燈,能提升夜間避障精度;

      3 基站更小巧;

      4 還有兩項期貨功能可供選擇。

       

      硬件提升,好用肯定是更好用了, 上下水模塊屬于增配我可以理解, 但產品迭代周期接近半年,連熱風烘干這個功能都還需要加錢 “增配” ?

      這一點我屬實是沒猜到......

      而且,除了抹布需要烘干, 從上代延續下來的污水槽也是一個遺留的BUG問題...這點后續我們再補充....

       

       

       

      設計

       

      基站

       

       

      這次,石頭G10S采用了全新的清潔基站設計, 除了自清潔,還支持了自動集塵!

      (好家伙,終于在X1發布半年后,把功能補全了, 作為清潔機器人的頭部品牌,有點姍姍來遲?。?/span> 不僅如此,石頭G10S的基站還支持2項期貨選配功能, 包括了你期待已久的熱風烘干,和換個水箱就能用的自動上下水...

       

       

       

      (開個玩笑)

       

       

      從左到右,依次是 “污水箱-清水箱-自動集塵袋” 看起來小小一個,實際容量居然比上一代更大了?。m然只大了100mL)

       

       

      清水箱從可憐的2.9L提高大了3L,還內置了一個銀離子抑菌模塊,就靠這種抑菌盒,想做到“全鏈路抑菌”?

      我家加濕器里放個這東西,都不能保證一周一清潔時,水桶壁不會光滑得跟泥鰍一樣, 你這么大一個清污水循環,怎么敢宣傳的“全鏈路”? 銀離子這東西,遠沒有電解水的抑菌效果來得實際。

      我自己使用的米家免洗掃拖機器人,一周一換,污水箱就從沒臭過

       

      污水箱還是2.5L,雖然跟友商比起來(普遍4L以上),石頭的水箱還是小的可憐, 但它的自清潔比較省水,實際體驗還好

       

       

      卸下清污水箱之后,基站是這樣的,自清潔的供排水,跟上代幾乎沒變化。 不過,這次石頭的基站設計的比較討巧,后半部分直接裸露在基站外, 所以后期更換自動上下水模塊后,管線直接從裸露的部分引出即可

       

       

      右邊的自動集塵這一塊,相較于石頭T7S Plus,我覺得是有些退步的, 一年前,自己標配的多錐氣旋、使用完全不需要耗材 的集塵桶

       

       

      一年后,也泯然眾人矣.... 成熟的設計完全可以縫合過來??? 不用的原因我能猜到的就是——擠牙膏

      把更好的設計留給下一代

      畢竟,賣一年集塵袋,也能賺不少錢呢

       

       

      讓我們看看基站下面, G10相比, 好像除了T7S PLUS樣式的集塵口外,(垃圾直接從主機滾刷處吸入到集塵盒)

      沒什么區別?

       

       

      還真不是, 有一點點小的改進,是真的只有一點點

       

       

      (左G10,右G10S)

      清潔滾刷右邊的凹槽終于做平了, 強迫癥終于不用再拿著沖牙器趴在地上沖了 不過,清潔滾刷的左右兩側,看起來完全沒有變化

       

       

      (上G10S,下G10)

       

       

      左側死角依然會殘留,每次自清潔結束后,右側也依然會殘留未被吸入的污水,如果家里環境比較復雜(比如地面常常會有貓砂之類),那殘留的污水很容易就會發酵,發臭....

      這其實也是很多老用戶一直覺得臭,卻一直找不到在哪里的原因

       

      不過有一說一啊, 石頭這樣的設計其實跟大多數友商們比起來已經比較方便了, 在我心里,做的最好的就是追覓那樣的可拆卸,直接拆下來,花灑沖沖就干凈了 (基站易清潔排名:追覓W10“Pro”=米家免洗掃拖Pro>石頭G10“S Pro”>科沃斯云鯨>>米家免洗掃拖)

      我只是想吐槽石頭時隔半年,跟上代G10相比基本沒有變化。污水殘留這個問題,我去年就吐槽過,雖然你有排水坡度,可是不夠高啊, 你要把吸水口放到右上角,再把最低坡度也拉到右上角,也不至于會殘留這么多水啊

      而且污水箱殘留也就算了, 你說你都要推出熱風烘干模塊了,直接引出雙風道,烘干抹布同時烘干基站,這不就是順手的事嗎?

      可能石頭壓根就沒覺得清洗槽的污水殘留是個問題吧。

      (新出的熱風烘干模塊直接外置在了基站左邊,只對著抹布吹)

       

       

      從背后看,應該是想直接接原電源插口,再外接個PTC+離心風扇直吹抹布。

       

       

       

      主機

      G10S的白金配色我是不怎么喜歡, 不過G10S Pro的黑色還是比較有質感的, 按鍵前部,和尾部都采用了碳纖維式的設計, 整體看起來還比較協調, 就是黑色的機身,落灰之后更明顯, 強迫癥們可能又需要多擦擦了

       

       

      T7S PLUS一樣的塵盒, 自動集塵時,一吸一吹,塵盒和濾網都能干干凈凈

       

       

      背部設計幾乎是T7S PLUS的翻版, 超聲波傳感器;全向浮動膠刷;可拆卸升降抹布支架;就連前置的充電觸點也是?

       

       

      看這樣子,以后說不定還會單獨出一款不配基站的獨立產品

      沒猜錯,海外已經出了

       

       

      單主機這售價~能生在中國的我真的...

       

      側面是紅外傳感器,跟G10沒區別,背面是外掛水箱和紅外回充傳感器

       

       

      G10S Pro最大的升級在機頭處

       

       

      就是這個主動避障傳感器模組,左右兩側是兩個紅外激光發射器,中間區域的左側是紅外攝像頭,用來接收結構光的反射信息。

      右側是普通攝像頭,最上方盲猜是紅外回充傳感器,最下方是LED補光燈。

       

      等等,這樣說起來石頭G10S說的黑白攝像頭不會就指的就是結構光里這顆紅外攝像頭吧?

      如果G10S只有結構光,沒有單目的話,避障效果是遠不如Pro版本的, 4799元的價格也有點貴了,畢竟再加兩百就能上PDD的X1 Omni了, 如果有單獨的黑白攝像頭,是單目視覺+結構光,那這個價格還可以沖一波

       

       

      外觀及工業設計整體印象

      外觀還可以,整體設計很像T7S Plus疊加G10升級之后的產物,

      比如T7S Plus上可拆卸的升降拖布模塊;比T7S Plus更強的主動避障;比如自動集塵設計;以及背部的充電觸點;G10的自清潔功能幾乎是完全照搬了過來,沒有太大的變化。

      除了主動避障功能跟進了X1,真真實實的升級了,其他的升級點幾乎就是兩款產品的融合,甚至倒退

      說實話,我們沒在G10S Pro上看到太多新鮮玩意兒,有些失望

       

       

       

      2、測試

       

      導航能力 

      導航依舊是成熟的LDS激光導航,覆蓋是不需要擔心的,

      搭配目前最強的結構光+單目視覺+補光燈的避障方案,整體的避障效果非常不錯,

      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能準確避開數據線、寵物糞便、體重秤等障礙,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里障礙較多,清潔遺漏也會較多,能收起來還是盡量收一下

      清潔能力

       

      吸塵能力

      (測試環境:單掃地 + MAX+吸力)

       

       

      △寵物毛發3g清潔率 排名第4

       

       

      △地板52g清潔率 排名第3

       

       

      △貓砂20g清潔率 排名第7

       

       

      △貓糧20g清潔率 排名12

       

       

      △二次邊角20g清潔率 排名倒數第10

       

       

      △地毯20g清潔率 排名第5

       

       

      △地毯100g清潔率 排名第1

       

       

      △清掃綜合排名 第2

       

       

      石頭G10S Pro綜合清掃排名排到了第二,還是比較不錯的成績。吸力提升,確實部分提升了整機的清掃效果, 配合單膠刷的配置,也讓它在地毯100g石英砂的測試項中穩居第一。

      不過你硬要問清掃能力跟上一代能差多少, 其實真差不了多少,即使是20g測試垃圾,5%的差距也就只有0.1g, 剔除誤差,這個差距可能還要更小, 日常吸力到2500Pa左右,已經非常夠用了, 再繼續往上遞增,能帶來的清潔增益是比較小的, 與此同時,你還會收獲更大的噪音和更小的續航。

      另外,可能是因為目前新機器邊刷轉速還未優化好的原因, 在清理日常的貓糧貓砂這類常見垃圾時, 偶有一兩顆垃圾會被打出清潔路徑外,有待優化。

       

       

      不過,我們在清潔測試中,最開心的事是, 我們半年前就吐槽過,G10有升降抹布,卻不支持 “先掃后拖” 的槽點, 這代也終于解決了!

      APP首頁新增的快捷指令,可以自由編輯清潔順序與模式,還支持任務疊加, 設置好先掃后拖,一鍵即可啟動,比定時任務更靈活方便。

       

       

      那先掃后拖有什么好處呢,除了能減少基站維護頻次,還能帶來更干凈的清潔體驗, 還不會劃傷地板,這點石頭已經被好多人吐槽過了。

      老款的G10目前還未支持該功能,也不知道后續會不會新增,大概率是不會。

       

       

       

      擦地能力

       

      風干污漬 

      (測試模式:單拖模式,強力擦 + 深度慢拖,石頭啟動一次會橫縱各拖一次,計兩次) 

       

       

       

       

       

       

      風干果汁和咖啡漬2-3次

      風干醬油漬4-5次

      很多人老覺得平板不如旋轉抹布拖的干凈, 但說真的,石頭的高頻震動平板擦地模塊效果是真的不錯,

       

      優點:

      1、擦地效果排行僅次于曉舞,稍領先于旋轉拖布

      2、可升降設計可以應對短毛地毯

      3、拖完回程,可升起不會污染地面

       

      不過也并不是可升降平板拖布就一定表現得好, 同為平板震動的米家免洗掃拖的拖地表現就排名墊底, 除了震動高低頻率的區別外,還與是否有外掛水箱,以及算法有關。

      跟石頭對比就能發現, 米家免洗掃拖這個地毯升降觸發有多蠢, 居然沒把自己的機身長度考慮進去,每次還沒下地毯,抹布就放下來了, 直接涂抹在地毯上,還有一堆明顯的體驗問題,唯一的優點就是便宜了吧。

       

       

       

      日常使用與維護

       

      避障功能(無寵物模式) 

      毫無疑問,石頭這次的避障升級到了天花板了,

      結構光+單目+補光燈的搭配,全方位解決了白天黑夜全場景下的避障問題,

      經過我們實測,實際體驗效果非常好

       

       

       

       

       

      大部分競品夜間較難識別的寵物糞便、線纜、體脂稱都能順利識別避開, 補光燈的加入真的太絕了, 最小的成本,最大化的拉開差異。

       

       

      避讓算法上這代做的也比較好,比老機型比較激進的算法收斂了不少,

      不會碰觸障礙物了,不過就是障礙物比較多了之后,漏掃的區域也會比較多,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平時地面還是要收一收。

       

       

      防纏繞

      防纏繞方面,單膠刷方案表現不錯。

      纏繞較少,即使被纏繞了,毛發也會被收集到左右兩側的凹槽中,

      維護清理很方便

       

       

      自清潔&自動集塵

       

      清潔效果

      自清潔效果跟上代一樣,中規中矩, 沒有明顯污漬,根部的清潔死角有少許污漬印, 添加清潔液之后,清潔效果會更好一些。

       

       

       

      基站維護

      自清潔基站部分與上代幾乎沒有太多差異, 處于第二梯隊,不如追覓的可拆卸方便, 不再過多贅述(基站易清潔排名:追覓W10“Pro”=米家免洗掃拖Pro>石頭G10“S Pro”>科沃斯云鯨>米家免洗掃拖)

       

       

       

      噪音(環境噪音:42.5dBA)

       

       

      清掃測試過程中,也能明顯感知滾刷噪音小了, 石頭從T7S開始使用了膠刷,對地面的拍打聲音會比較大, 但這一代的產品不知做了什么優化,噪音感覺小了不少?

      查看了兩者的膠刷長度,沒有發現明顯變化, 難道是滾刷轉速也做了優化? 自動集塵時,噪音雖然沒有小,但能感覺出來不如T7S Plus的尖銳,應該是做了點什么優化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石頭從T7S系列開始, 純拖地模式下,吸塵電機都是沒法完全關閉的,所以噪音會比同類更大。

       

       

       

      3、總結

       

      產品綜述

      雖然“+2”自費選配的做法,有點讓人厭惡, 但如果硬件功能補全,石頭G10S Pro稱之為“目前最強”也不為過。

      測試數據還不錯,清掃綜合能力第二,擦地能力綜合得分僅次于曉舞, 避障硬件也拉到了天花板,再加上石頭系的導航算法, 總體的使用感受是比較不錯的。

      就是部分的設計和功能疊加還欠缺考慮, 比如集水槽的排水坡度;升級之后的熱風烘干位置朝向;以及沒有照搬過來的T7S Plus上的水洗塵杯設計...... 估計這些東西,又得留到明年了吧

       

      購買建議

      記錄:可選購

       

      主要優點

      記錄:掃拖避障都不錯,期貨的硬件補全之后也是目前最佳

       

      主要問題

      記錄:部分的設計和功能疊加還欠缺考慮

       

      個人觀點

      記錄:目前清潔機器人的天花板級產品,預算充足可考慮;

      如果非Pro系列采用的是黑白視覺+結構光,避障效果不減,性價比更高,可直接上車;

       

      亚洲国产精久久小蝌蚪
    1. <li id="rywtn"><tr id="rywtn"><kbd id="rywtn"></kbd></tr></li>

      <em id="rywtn"><acronym id="rywtn"></acronym></em>
      <th id="rywtn"><track id="rywtn"></track></th>
      <tbody id="rywtn"></tbody>
      <th id="rywtn"></th>